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其種業安全直接關系14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為雜交水稻發源地,我國水稻制種技術雖居世界領先,但在規模化生產中仍面臨著管控難、效率低、產業鏈協同弱三大核心挑戰。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強調“加強制種基地建設”,明確要求“推動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制種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在此背景下,依托數字化技術破解水稻制種痛點,既是保障種業自主可控的戰略舉措,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作為AI+農業領域的先行者,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托普云農,股票代碼:301556)立足國家戰略需求,聚焦制種全產業鏈痛點,通過數智技術賦能,構建“監管有力度、服務有溫度、生產有效率”的解決方案,讓每一粒水稻種子都經得起檢驗,為國家糧食安全筑牢“芯片”防線。
一、構建全鏈條管理服務體系,織密水稻制種保障網
1.制種產業“一張圖”
基于國土空間規劃數據,疊加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等圖層,托普云農構建制種產業空間分布模型。通過接入衛星遙感數據與土地確權信息,實現制種基地分布、種植面積、水稻長勢的動態可視化管理,為產能調控提供決策支撐。
湘東區制種產業“一張圖”
2.全周期溯源管理
針對水稻制種易混雜、純度要求高的特點,圍繞水稻生育周期建立數智化監管體系,涵蓋田間操作、母本除雜、采收質檢、晾曬烘干等關鍵節點的巡查管理。制定賦碼規則,實現種子生產檔案全程可追溯,實現“一粒種子從田間到倉庫”的全程可追溯。
種子追溯流程
3.多源數據助力農情服務
依靠托普云農無線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站與區域氣候模型,提供公里級精細化天氣預報,并為水稻制種基地提供“分蘗期需水預警”“灌漿期低溫防御”等定制化氣象服務。打造“PC端綜合門戶 + 移動端掌上應用”的服務體系,整合農機服務、農資供應、農技咨詢、專家問答等服務資源,促進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資源高效利用。同時基于大語言模型打造制種AI專家,實時解答技術問題,日均服務超千次。
掌上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
4.精準補貼優化申報流程
優化水稻制種補貼線上申報系統,實現經營主體在線申請、鎮局審核、公示發放的全流程電子化,推動補貼管理向智能化、精準化升級。基于基礎信息、訂單合同、作物長勢、歷史信用等維度對制種大戶進行畫像,銀行根據畫像情況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授信貸款服務,簡化貸款流程,解決農戶資金周轉難題。
惠農補貼辦理模塊
二、打造基地智能化生產模式,提升水稻制種效能
1.數字平臺打通制種供需鏈
托普云農搭建一個企業與種植主體的在線協作平臺,實現種業企業與種植大戶通過數字化平臺無縫對接,合同簽訂、任務安排、進度監控全程線上化,合作高效又安心。基地管理也告別粗放,工人、農資、設備、農事、費用等信息盡在掌握,庫存預警、設備狀態監測等功能,讓每一項資源都得到最優配置。
2.“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觀測網絡
依托“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觀測網絡,重點監控水稻制種區的氣象災害(如灌漿期臺風、成熟期連陰雨)、病蟲害(稻瘟病、紋枯病、二化螟),為制種生產保駕護航;智能決策系統基于海量數據構建的防治模型、灌溉模型、施肥模型,給出精準處方,讓農事操作從“憑經驗”走向“靠數據”。圍繞水稻制種全生育期,托普云農打造“監測-決策-作業”的數智化生產模式,實現基地全流程可視化管理與精準化種植。
托普云農-“空天地”農情智能監測系統
3.新農具提效田間每一環
?水稻全生育期智能無人機巡檢系統
搭載可見光、多光譜技術,可實現水稻制種全生育期智能化監測:苗期精準識別缺苗斷壟并統計出苗率,助力農戶及時補苗;分蘗期分析群體生長均勻度,科學評估養分需求;花期監測父本母本花時相遇情況,輔助調控授粉時機;成熟期結合穗粒數、飽滿度數據預估產量,為收獲調度提供依據。
?便攜式作物健康AR分析系統
托普云農將AI、AR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研發出可穿戴的AR智能眼鏡,搭載了專為水稻研發的田間作物表型AI算法。只需對水稻進行拍照,就能快速識別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為水稻植保防治提供精準依據,助力農戶及時、科學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水稻健康生長。
?田間偵察兵巡檢系統
搭載可見光相機與先進圖像處理技術,可針對水稻田智能規劃路線并自動巡田。在巡田時,能對水稻開展病蟲害早期篩查,精準捕捉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苗頭;同時采集田間溫濕度、光照等環境數據,還能對水稻株高、分蘗數、穗型等全維度表型進行解析,為水稻的精細化管理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托普云農打造的水稻制種產業管理和服務平臺解決方案,通過政府端與基地端的協同聯動,實現水稻制種“質量可控、效率提升、風險降低”。推進制種基地建設,是種業強基礎、保安全的大事。未來,托普云農也將繼續深耕數智種業領域,以技術創新助力種業振興,讓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起豐收的希望,為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