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湖南懷化舉辦了“2025年智能蟲情測報燈應用效果”活動,托普云農自主研發的智能蟲情測報燈在燈下田間自動誘集蟲體綜合識別率達96%,排第一名;燈下標準蟲樣綜合識別率達89%,排第一名。這是繼2023、2024年托普云農連續參賽以來獲得優異成績。
2025年智能蟲情測報燈應用效果比試現場
測報燈三連冠:深化AI在植保領域應用
三連冠的背后,是托普云農精研AI技術與植保測報深度結合的成果。自2012 年推出首款智能蟲情測報燈以來,托普云農已完成六代硬件升級與六代算法迭代。如今,該設備可精準識別149種農林害蟲,標準樣品識別率超90%,對影響水稻、玉米、小麥等9類農作物的國家一類、省級二類趨光性害蟲實現測報全覆蓋。“從‘能監測’到‘監測準’,每一代升級都瞄準田間實際需求。”業內專家評價,這種貼近實踐的技術迭代,讓設備真正成為植保人員的 “好幫手”。
作為智慧植保體系的核心,測報燈的突破只是技術布局的一環。托普云農依托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算法,用數百萬級病蟲害圖像樣本訓練病蟲害識別模型,并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地面傳感設備,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空中,無人機低空遙感系統實現大范圍作物蟲情偵察;地面,智能蟲情測報燈、蚜蟲測報系統等通過光誘、色誘、性誘等方式精準誘捕;移動端,“見蟲”“數蟲”小程序讓田間識別更便捷。
托普云農“AI+植保”產品體系
目前,這套智慧植保體系已實現8800余種農業害蟲、70余種作物病害癥狀的精準識別,更能通過“云農植保在線”平臺完成“監測—預警—防控”的全鏈路閉環。平臺嵌入的AI智能體“問稷”,可結合作物生育期、氣象數據和歷史蟲情,自動生成蟲情報告并預測暴發趨勢,讓植保測報從“憑經驗判斷”轉向“用數據說話”。
托普云農數智植保服務閉環
技術落地的同時,其植保測報相關成果也收獲權威認可:自主研發的“農作物病蟲害智慧測報系統”入選浙江省首臺(套)裝備;參與的“主要糧食作物重大害蟲綠色防控關鍵技術”項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牽頭完成的“水稻智能蟲情測報系統”拿下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技術進步一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參與的“水稻主要病蟲草害智慧識別技術”項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目前,智能蟲情燈被浙江、河北、云南等多地列為重點推薦植保產品,服務覆蓋全國30余個省級行政區。6項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進一步印證了技術硬實力。
托普云農智能蟲情測報燈
不止局限于植保領域,托普云農還將AI技術與農業專業深度融合,廣泛應用于植物表型解析、智能人工環境調控、精準種植規劃、田間智能管理等具體場景,實現從科研育種到生產管理的農業全鏈條賦能。
AI表型技術:破解瓶頸的“科研利器”
植物表型采集分析技術是一項融合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等前沿學科的先進技術,被稱為現代農業科技的戰略制高點,其中AI算法是其核心。長期以來,我國植物表型裝備與核心算法嚴重依賴進口,成為限制表型研究的重要瓶頸。
以AI+表型核心算法為突破口,托普云農集中研發力量,由首席科學家帶領專業團隊持續攻堅,在多模態智能識別、多尺度性狀提取、多組學關聯分析等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基于深度學習技術,AI能夠準確識別植物的根、莖稈、葉片、花、果實等不同部位,自動化測量從微觀葉片氣孔水平到宏觀植株整體和群體水平的各種性狀指標,并根據分析模型,對植物的表型-基因型-環境因子進行多維關聯分析,實現“表型采集-智能解析-數據挖掘”的完整閉環。
托普云農植物表型AI識別能力
得益于先進的植物表型AI算法解析能力,托普云農能夠針對特定作物、特定場景、特定表型指標,為客戶提供專業、可定制的數據解析服務,滿足農林業科研、生產、管理等多樣化需求。今年1月,托普云農與南京農業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農業生物表型產業研究院”,雙方將共建植物表型大數據中心,共同研發植物表型與育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全面提升表型裝備的國產化自研能力,為植物表型研究與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AI新農具:精準種植“好幫手”
依托深厚的農業專業知識積累與豐富的農業產業建設實踐,托普云農基于大模型技術自主研發打造了農業AI智能體「問稷」,通過整合農資農技、農事服務、農業科研、農產品加工業、農業信息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海量農業數據,「問稷」構建了專業、系統的農業知識體系,并基于RAG技術實現與用戶的多模態交互。如同農業從業者身邊的農業AI顧問,助力解答各類復雜的農業問題。
托普AI智能體「問稷」
在數智大田模式中,托普云農將「問稷」嵌入田間智慧管理平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農場信息的高效整合與可視化呈現,并運用托普云農自主研發的作物長勢評估、生育期預測、土壤墑情、病蟲害監測預警等AI模型進行農事智能決策,結合專業知識提供精準化農事指導。
同時,「問稷」能夠與無人機、AR眼鏡、機器狗等設備相互聯通,實現多機協同,通過AI模型分析對土地平整度、出苗率、肥量、雜草、病蟲害、產量等信息進行識別分析,為農人提供補苗、灌溉、施藥等農事指導,實現農業生產精準管理。
托普云農AI新農具
由此可見,托普云農通過將“問稷”智能體與各類智能終端設備深度融合,已讓“AI+農業”切實落地到農業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這種創新模式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想象,當人力得到顯著解放,田間管理效率得到提升,農業生產將在AI技術下產生蝶變。
展望未來,隨著AI技術的持續迭代升級,“AI + 農業”領域將不斷涌現出更多創新性工具與應用場景,推動農業向著更加智能化、精準化、高效化的方向邁進,或許,坐在辦公室也能種出好糧食的那一天,正在向我們飛速奔來。